上海白事规矩

上海白事规矩

上海的白事规矩,也就是上海地区的丧葬习俗,是一套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礼仪。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的上海白事规矩的主要内容:
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
1. 丧礼仪式

丧礼是上海白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,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告别,也是家属表达哀悼之情的方式。根据上海福和顺的介绍,上海地区的丧礼仪式包括停尸仪式、葬礼仪式、招魂送魂仪式、做七仪式、吊唁仪式、收敛仪式、丧服仪式、丧葬日仪式以及下葬仪式等。

2. 守灵和哭丧

守灵是上海白事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,通常在家中搭建灵堂,子女身穿白色孝衣为逝去的父母守灵。哭丧则是表达悲痛的一种方式,包括经、套头和散哭三个部分。

3. 吃豆腐宴

在某些情况下,如果逝去的老人年龄达到70岁以上,子女们会举办吃豆腐宴,以此来答谢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支持。

4. 法事

法事是上海白事习俗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,通常在五七祭奠仪式时进行,目的是通过超度法事来为逝者祈求平安。

5. 白事一条龙服务

上海地区还提供白事一条龙服务,包括灵堂布置、殡葬白事用品准备确认、骨灰寄存和安葬等。

6. 殡仪服务流程

上海地区的殡仪服务流程包括死亡证明的办理、遗体接运、遗体告别、火化服务、骨灰寄存、墓地选购和安葬服务等。

7. 治丧服务指南

对于市民来说,上海市民政局提供了治丧服务指南,包括死亡证的办理、殡殓业务的办理、告别仪式的程序、骨灰领取和安葬事宜等。

结语

以上所述只是上海白事规矩的一部分内容,实际上每一项内容都可以详细展开成一套复杂的流程和礼仪。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具体的细节和操作步骤,建议咨询专业的殡葬服务提供商或查阅更详细的指南。

上海地区丧宴习俗由来

上海地区丧宴习俗由来

一、“吃豆腐饭”习俗的由来
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  • 与孝道传说有关
    • 一种说法是战国时人乐毅非常孝顺,父母喜吃软食,乐毅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父母食用,父母每天食之,因得高寿。后来这一食物与丧葬联系起来,形成了丧宴中有豆腐的习俗。另一种说法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崇尚神仙之术,天天服豆,希望可致长生。其父病死后,按礼仪三日之内须停厨熄火,所以刘安连吃三天冷豆腐。旁人见他把一团雪白的东西往嘴里塞,以为他吃的是什么凤髓羊酪,遂说他不守礼节。刘安乃于三日小殓后举办素席,答谢各方宾客,席间特备一道冷豆腐,说破真情。从此,孝子居丧多以豆腐为冷食,而成殓后以豆腐答谢吊唁宾客的习俗亦由此形成。当然,关于“吃豆腐”由来的说法还有很多种,但各种传说中都少不了豆腐,可见豆类食品确有延年益寿之功效,这也使得豆腐成为丧宴中的重要食物。
  • 喜丧的特殊习俗延伸
    • 在上海,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故去谓为喜丧,儿女们除了举办丧礼以尽孝心外,还要备下酒席以答谢亲朋好友,这种丧礼俗称“吃豆腐”。这一习俗既表达了对逝者高寿的欣慰,也体现了对前来吊唁宾客的感谢,而其中豆腐饭是丧宴的重要形式。

上海丧事音乐与哭丧歌

哭丧歌

哭丧歌的历史渊源

哭嫁歌和哭丧歌在浦东南汇沿海地区被广泛传唱。如果死了长辈,女儿、媳妇不唱哭丧歌,被视为不孝。办丧事,哭的人多说明死者生前有人缘。南汇的哭嫁歌和哭丧歌是地区保存最完整、内容最丰富的,是中国妇女文学的精品。
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
哭丧歌的内容与形式

哭嫁歌和哭丧歌是我国民间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礼俗歌。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,《孟子》上说:“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”,可见齐国时期已经有“哭丧歌”。哭嫁歌的产生年代更早,学术界大多认为起因于古代的掠夺婚姻,后来伴随着家长制下的买卖婚姻,使哭嫁歌发展流传下来。

哭丧歌的现状

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,在南汇,几乎每个村宅都有一批能编唱“哭歌”的高手,甚至有的男子也会唱哭丧哭嫁歌。这在全国是极为罕见的。哭歌哭中带唱,节奏比较缓慢,适宜于海边妇女边劳动边传唱哭歌。在正式场合,哭嫁歌须伴随婚俗仪式而唱。

结论

以上信息提供了关于上海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的历史渊源、内容和形式的详细介绍。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上海浦东地区的这一传统民俗文化。
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
一、葬前礼仪

  1. 停尸仪式(挺丧)
    • 逝者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,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最后的时刻。
  2. 大小殓
    • 小殓
      • 通俗的说为逝者擦身、更换寿衣和铺盖就是小殓。在上海丧事的风俗中,部分家属会在逝者过亡后的第一时间为其擦拭身上的秽物,再自行或请医院护工为逝者更换寿衣。
    • 大殓
      • 大殓指收尸入棺,汉族民间俗称收尸入棺,也可理解为将死者放入棺材以内。
  3. 复礼
    • (未在搜索结果中有详细解释,可能是一种传统的丧葬开始的礼仪确认等相关环节)
  4. 哭丧
    • 丧歌分为经、套头和散哭三部分。经是结合丧葬仪式唱的,亡人从入棺、出殡一直到做七,每一过程都有一种仪式;套头比较呆板,不能自由抒发。所谓散哭,就是人死后,亲人悼念他时哭唱的歌,一般是围绕者生前的种种好处,和今后没有亲人的苦况的哭诉。这种哭还往往勾起对自己一生的坎坷和悲苦的诉说,所以一发而不可收,虽经人家再三劝阻,还情犹未尽,欲止不能。
  5. 报丧
    • 当家中有亲属过亡时,主家需要把写有逝者过亡日期、大殓举办时间、地点等详细信息的讣告发送给亲朋好友,这个公之于亲的过程俗称“报丧”。同时作为主家的直系血亲需要佩戴黑纱、白花和白腰带以表悼念之情,三代子孙的黑纱上需要带上一小块红布、四代曾孙的则佩戴整块红纱,其余参会的亲朋好友按照亲属关系佩戴黑纱即可。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上海白事殡葬礼仪

二、葬礼进行

  1. 设灵堂
    • 根据家属殡葬追思会布置,丧葬悼念会,丧事灵堂策划,白事灵堂服务,定告别厅等殡葬白事要求,摆设供桌、遗像、香炉、长明蜡、贡品、花篮等24小时全天,365天全年悼念会所需的策划和布置。
  2. 祭奠(吊唁仪式)
    • 吊唁者一般携带赠送死者的被子,用毛笔书写有“某某致”字样纸条的别针挂在上面。
  3. 送葬
    • (未在搜索结果中有详细解释具体流程,但这是葬礼中的一个环节,将逝者送往安葬地等相关过程)
  4. 落棺下葬
    • 这是死者留在世界最后的时刻,这时候家属都很严肃,带着对逝者的不舍进行告别。

三、葬后礼仪

  1. 做七
    •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,所以要举行做七,每七天一祭,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,这主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。不过在现代,做七的情况很少了,因为现在都是火化后,隔了许久才会下葬。
  2. 守孝
    • 家中有亲人去世,其子女在给逝者办完葬礼之后,仍然需要穿素色或者黑色衣服,并在衣服袖子上佩戴黑色纱布,以表示家中有丧事戴孝中的意思。

四、其他相关习俗

  1. 招魂、送魂仪式
    • 以前的说法,客死于他乡的灵魂,找不到归途,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,只有让听到那个声音,他才能跟着声音回来。
  2. 丧服仪式
    • 丧葬仪式中,年轻一代对长辈的孝道主要是为了表达孝道和哀悼,这来自周礼,是儒家礼仪制度,后来被延伸为死者免罪。
  3. 丧葬日仪式
    • 传统的说法是人在刚日逝去,应选择在柔日下葬;柔日逝去,应选择在刚日下葬,刚日,柔日应配合好。
  4. 吃豆腐宴
    • 和北方一样,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故去都谓为喜丧,儿女们除了举办丧礼以尽孝心外,还要备下酒席以答谢亲朋好友。在上海,参加这样的丧礼俗称“吃豆腐”。
  5. 法事(五七祭奠仪式)
    • 五七祭奠仪式的隆重还在于内容丰富的超度法事,超度法事一般要进行两天两夜,有着比较严格的礼仪规范和超度程序。